“想方设法把水送到田里”——环鄱阳湖抗旱保丰盈见识
您当时的方位 :\n东北网\n > \n东北网国内\n搜 索“想方设法把水送到田里”——环鄱阳湖抗旱保丰盈见识2022-08-19 06:10:00 来历:新华网 作者: 18日8时许,记者驱车来到坐落江西庐山市的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,只见水位显现屏上显现着实时水位:10.14米。\n\n “比前一天又降了15厘米!”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庐山水文水资源监测大队负责人刘琨说,星子站水位退至12米以下,鄱阳湖就进入枯水期,8月6日2时星子站水位11.99米,让本年成为1951年有记载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。\n\n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,环鄱阳湖区域是江西的粮食主产区。受继续高温、降水偏少影响,鄱阳湖水位继续下降,环湖区域呈现旱情。记者连日来深化环湖区域采访发现,各地正想方设法把水送到田里,全力抗旱保丰盈。\n\n\n\n 鄱阳湖水位下降,湖区的落星墩彻底展显露来(8月17日摄,无人机相片)。新华社记者万象摄\n\n 站在都昌县周溪镇枭阳圩堤上,只见堤外鄱阳湖水面全体已退至约300米外,往日烟波浩渺的现象不再,湖底显露成片的草洲和一条长长的河道。\n\n 指着远处一条新开挖的水渠,周溪镇镇长余国鹏告知记者:“咱们用5天挖了那条水渠,8台抽水机日夜不停将水从那条河道抽到渠内,引到堤堰脚下。水经过涵闸穿过堤堰,再经提灌进入灌溉渠,能保证下流5000多亩农田的用水。”\n\n “湖水往撤退,咱们就把抽水机往前移,现已移动了3次。”余国鹏说。\n\n 顺着灌溉渠来到下流的枭阳垦殖场,只见水经水沟流入一块块农田,田间割完一茬的再生稻又抽出新叶。种了190亩田的种粮大户曹黎明说:“尽管本年很干,但田里一向有水,第一茬亩产到达1200多斤,第二茬长势也不错。”\n\n\n\n 都昌县周溪镇枭阳圩堤外,当地用8台抽水机将水从河道抽到渠内。新华社记者万象摄\n\n 环鄱阳湖区域湖汊、水库、山塘多,因提早发布了旱情预告,不少地方都尽量多蓄了一些水。但旱情发生后,一个难题是:如何将水送到田里?\n\n 永修县三角乡紧邻修河,5万多亩农田需从修河提水灌溉。\n\n 3天前,接到上游水库将放水的音讯,三角乡乡长徐云平既欢欣又忧愁:喜的是上游水库放水,修河水就多了;愁的是前期修河水位太低,提灌站取水口离水面还有三四十米远,即使上游水库放水,河水也到不了取水口。\n\n 他们立刻找来两台挖掘机,连夜在河道里挖出一条长约200米、宽约4米、深约2米的取水渠。第二天一早,上游水库放水,水经过取水渠顺畅进入提灌站,经提灌后流入灌区内的农田。\n\n “眼下正是中稻抽穗、决议产值的时分!”在三角乡树下村,种了500多亩水稻的永修和家荷园专业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徐绘高告知记者,尽管扣人心弦干旱,但最近农田里一向有水,水稻长势杰出,产值尚不会受影响。\n\n 开挖水渠、架起水泵、打机井、人工增雨……穿行在环鄱阳湖区域,抗旱保丰盈的场景随处可见。\n\n\n\n 在江西省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长湖管理站,农人用水泵抽水灌溉农田。新华社记者万象摄\n\n 在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提灌站邻近,柳树津河河水经一个涵闸穿过河堤,流入一个低洼的蓄水池,再经提灌后流入灌区内1万多亩农田。\n\n 庐山市农业乡村局局长殷小依告知记者,前几天,柳树津河水位很低,他们在涵闸门筑起一个围堰,用抽水机将河水抽到围堰内。这两天,上游水库放水,河水上涨了2米多,他们又把围堰挖开一个口儿,水便能够直接进入涵闸。\n\n “总归,不论水位凹凸,咱们都要想方设法把水送到田里!”他说。\n\n 依据预告,未来一周晴热高温气候将继续,抗旱保丰盈仍在进行……(记者郭强、陈毓珊)\n\n\n\n责任编辑:连冬雪